导航
欢迎访问益阳广告公司:益阳远大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鼓励真的有屁用吗?

去年年终总结会上,美女员工Annie借着气氛热烈和自己主持人的身份,呼吁老板要多给鼓励,多表扬,自然成功引起广大小伙伴的强烈共鸣。

我和她的直属leader面面相觑,都有点不知所措的尴尬。

别人也就罢了,Annie可是我们的重点培养对象。

在她之前有意无意的多次表达之下,我们不只是鼓励,还把仅有的培训、晋升、项目管理机会统统提供给了她。然而……
 
上个月,HR BP 大海找我聊团队建设,具体主题已经忘了,副题是我们公司缺少鼓励文化。

我一下子陷入了思考,什么时候鼓励也成为了文化?

 

想起很久以前,我要晋升为manager, 一共带5个人。

为了指导我过panel (答辩),我的老板郑重其事的送给我一本英文管理书籍,《Managing for Dummies》 翻译过来就是《傻瓜管理学》。

 

当我奉若神明,磕磕巴巴的读了以后,惊喜的发现,我老板几乎是恪尽职守的做到了其中tips的每一条。

如果我也能认真执行,很快就能成为我老板那样的成功管理者了。

有一条令我记忆深刻,因为我老板每天都给我们使用:鼓励是这个世界上最便宜的员工激励方法,为什么不用呢?

后来的后来,我经常会问自己,结婚发糖似的普发鼓励究竟有多大作用?

《shoe dog》(鞋狗)是耐克创始人PHIL KNIGHT (菲儿奈特)所著,讲述他和他的创始团队建立并发展耐克品牌的故事。

书中几乎贯穿2/3的篇幅,一直在描写一个特别有画面感的情节:

被他称为1号员工的约翰逊,放弃金融圈的高薪工作,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拓展洛杉矶后来是纽约的市场,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扛下大部分销售和产品创新工作。

那个年代也没有email 更没有微信,他几乎每天给奈特手写信件,报告销售情况反馈客户穿用体验,结尾总是要求约翰逊能给自己一些鼓励甚至到了苦苦哀求的地步。而奈特一次都没有回过信,到后来甚至都不看了。

他没有讲什么原因,可能连他自己都不十分确定,总之,他当时有更重要的事情处理。他就雇佣自己的妹妹兼职回复约翰逊的信件并给予礼貌性鼓励,最后连他妹妹也不愿意做这份工作。

期间,约翰逊以离职来要求奈特答应涨薪,要一些股份,当然还有要及时给他鼓励。当时这个公司的正式员工也只有他们两个人,而奈特居然几乎一个要求都没有答应,只同意每月涨50美金。

他说服约翰逊的理由是,运动鞋是他们热爱和着迷的产品,跑步是他们共同的爱好,而只有奈特能够提供给约翰逊开创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的机会。他虽然不爱给鼓励,但是他却给了极大的空间呀。

他提醒约翰逊工作带来的自由和挑战才是他能够克服万难一直前行的真正原因。当然最终,耐克的1号员工并没有离开,并且一直工作到公司上市,积聚了巨大的财富和声誉而圆满退休。

约翰逊和耐克的的确确是彼此成就。耐克这个伟大的品牌的名字都是来自于约翰逊的梦,如果按照创始人奈特的想法,公司的名字会是“六维”,那简直是一个灾难;而在美国耐克总部园区内也有一条大道以约翰逊的名字来命名。

在书中,我仿佛可以看到奈特和约翰逊从两个人到公司上市的创始岁月所经历的一切,再想到这么多年我们得到的和给出的廉价鼓励,心中总有一个声音:the poor guy, not only employees but also employers.

 

我在工作中经常和员工one on one, 只要这个员工悲伤的讲起自己现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来自于自己的性格-没有安全感。而自己的性格源自于小时候家长没有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

我一肚子coaching tips就会被憋在当场,是应该同情她的遭遇,指责她的家长,还是应该建议她去看看心理医生呢?

可是在美国人写的《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这本书里,却是中式教练完胜美式拉拉队长,美国人也在反省自己的教育体系和方式。

 

其实,我也是从小得不到家长鼓励和表扬的受害者,带给我的后果就是凡事希望做到最好。也许你以为,是我的家长太苛刻了,恰恰相反。

用我父母的话讲,一方面,你已经够优秀了而且还过于积极上进,我们不能再踩油门了所以总是踩刹车,我们并没有期望你获得什么样的成功而是真的希望你能够健康快乐;另一方面,好像也确实没有什么是需要每天表扬的,你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不过是学习还凑合,考个前三名而已。

每到这个时候,我的父母就会矫情的哈哈大笑。想想看,很make sense, 我也就轻易释怀了。

 

小时候,我长的十分动人可爱,照片放在照相馆的橱窗当广告,走在街上都有陌生叔叔阿姨说,这闺女可真漂亮。而这个时候,我都会说一句我妈为我准备好的标准话术:不漂亮,一般人。作为一个小孩子,我是十分气愤的,明明挺好看的却要说一般人。

随着我日渐长大,就和所有的童星一样,我真的出落成了一个“一般人”。这个时候,我就会在心中万分感谢我妈,给了我这样长的适应期。使得我轻轻松松就接受了相貌走下破路的事实,完全没有偶像负担和美女病,反而在学习和工作的道路上走的十分稳当。

反观美国社会,为什么美国数学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是最多的,而美国人的数学成绩却是最差的呢?

美国人不仅仅是对孩子,对员工,对陌生人也是动不动就表扬,刻意营造正能量。perfect, excellent, gorgeous, bravo, fabulous, 总之每天就是特别棒,特别好,弄的你也分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标准极其模糊。

 

所以,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每个人都应该培养的是独立思考,自我评价和负责任的能力。

如果每天需要别人的鼓励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让自己快乐,那我觉得这是一种虚弱的表现。脆弱,有时候只是坚强太久之后的一种喘息;而虚弱就是一种体质问题了,需要由内置外加强锻炼,恐怕一两碗鸡汤都不够用。

如果,我们要给出鼓励和表扬,那也必须是有质量的鼓励。至少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具体明确的,和稀有珍贵的。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Annie同学,我们之所以给她各种奖励和机会,并不是因为她每天吵吵着要鼓励,而是她自己的表现确实值得这个奖励。

我也深深的相信,她也会如约翰逊一样,即使没有得到他想要的鼓励,依然可以创造出不凡的业绩。因为,激励她的是她的热爱和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耐克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奈特的长跑教练, 经常激励他的队员的话是:

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路上,只剩我们前行。

是的,我们都要努力成为,公司的“1号员工”。